
1.朱笃
基本情况:二级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首批“555”领军人才、江西省首届“十佳”青年教师,江西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中国工业生化分会常务理事,江西省食品科技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国家级权威期刊《菌物学报》的编委。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主要从事微生物资源、生物工程及微生物次级代谢调控研究。承担国家“973”前期专项、国家“863”、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余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项,出版教材及学术专著6部。
联系邮箱:zhudu12@163.com。

2.姚丽华
基本情况: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授,生理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执业中药师,国家注册营养师。2009年7月至2012年8月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芝加哥分校(UIC)从事访问学者与博士后科研工作。2017年入选江西省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2020年入选江西省“千人计划”。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采用现代膜片钳技术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神经生理,神经药理,运动生理,糖尿病病理及药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天然产物蛹虫草及其主要活性成分虫草素在抗缺血、抗老年痴呆、抗运动疲劳、抗肿瘤等领域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部份研究成果已被Cell、JCB、J Neurosci等国际著名刊物的多篇论文所引用。主要研究工作先后发表在eLife (SCI影响因子8.7)、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SCI影响因子7.115)、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SCI影响因7.41)、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SCI影响因子5.159)、《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等国内外生理学与药理学领域著名杂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级科研项目5项(其中省级高端人才项目2项,省级重点项目2项)。近年来共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2篇,申请并授权国家专利8项。指导研究生多次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国家研究生奖学金、省政府研究生奖学金。并指导学生获得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铜奖(2018),江西省金奖(省总决赛亚军)(2018),江西省铜奖(2016)。
联系邮箱:yaolh7905@163.com。

3.晏学明
基本情况:博士、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留学归国人员,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江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江西省五四青年奖等。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主要从事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分子细胞生物学技术,探究禽鸟生物学特性的分子遗传机理。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联系邮箱:907393846@qq.com

4.熊向源
基本情况:生命科学学院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先后获得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次和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奖二等奖2次(均排名第一)。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主要从事纳米级高分子药物载体的研究,尤其是口服胰岛素纳米囊泡载体、靶向抗癌纳米载体等。先后主持1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等。在《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等国际知名期刊中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9项。
联系邮箱:xy.xiong@qq.com.

5.刘仁荣
基本情况: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霉菌毒素的检测方法学研究,体外诊断试剂的开发,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研究。目前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级科研项目6项,国家高技术863计划1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联系邮箱:694700017@qq.com

6.顾兵
基本情况:博士、留学归国人员,国家注册营养师、执业药师,现为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荣获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主要从事药效学和食品功能性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级和省厅级科技项目6项。主讲《药理学》、《临床药物治疗学》、《食品营养学》、《食品毒理学》、《功能性食品学》等主干课程。
联系邮箱:674506602@qq.com

7. 周春丽
基本情况:现为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工学博士、留学归国人员。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主要从事食品非热加工技术,研究利用超高压、超声波等非热加工技术处理果蔬等食品的营养品质变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级科研项目5项,校级青年拔尖人才1项,省级精品课程《生物化学》1项,校级精品课程《食品生物化学》1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联系邮箱:zhoucl6212@126.com

8.赵利
基本情况: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2004年获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专业博士学位,1992年获北京农业大学农产品储藏与加工专业硕士学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委员会主委,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南昌市“521”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主要讲授课程:食品化学,食品添加剂,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
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方向的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课题40余项,编写书籍5项,申请专利10项,在国内外期刊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40余篇。2017年8月指导学生参加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获二等奖,2017年11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获优胜奖,2013年指导学生参加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本科组,获三等奖,2012年获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奖二等奖,2011年获南昌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9年获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奖三等奖等。培养硕士研究生17余人,指导数十名本科生毕业论文并顺利获得学位。
联系邮箱:13970892565@126.com

9. 袁美兰
基本情况: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副院长,美国佐治亚大学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主要从事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尤其是水产品加工及副产物高效综合利用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省科技厅科技支撑重大项目1项,教育厅科研项目3项,省教改项目1项,南昌市对外科技合作项目1项,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联系邮箱:yuanmimi@163.com。

10. 黄建华
基本情况:现为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主要采用生物信息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畜禽基因组进行遗传、进化及肠道菌群的研究,特别是对濒危动物靛冠噪鹛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获得“江西农村科教人员突出贡献奖”三等奖和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联系邮箱:huangjh1113@sina.com。

11. 袁春华
基本情况:现为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体育学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主要从事运动与身心健康促进研究,通过以运动为主的综合干预方式探究生活方式对机体身心健康的影响并阐述机理。主持省厅级科研项目4项,参与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联系邮箱:1624788490@qq.com

12. 苏虎
基本情况: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1.植物次生代谢,主要研究水杨酸信号对次生代谢的调控作用。2.地衣多样性,主要研究地衣的分类和地衣代谢产物的调节机制。目前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厅级科研项目2项,国际研究项目1项。
联系邮箱:suhu2013@163.com。

13. 苏伟
基本情况:现为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主要从事食品生物技术与食品加工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年来在研与完成的课题3项,企业横向合作课题多项,发明专利6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20余篇,参编教材1部。
联系邮箱:394666895@qq.com

14. 常军
基本情况:现为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留学归国人员。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主要从事天然活性化合物开发研究,主要通过化学信息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从中药中筛选新的活性天然产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联系邮箱:changjun@jxstnu.edu.cn

15. 欧阳婧
基本情况:现为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主要采用生物信息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畜禽基因组进行遗传、进化研究,特别是对江西省地方资源兴国灰鹅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1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联系邮箱:ouyangjing99@126.com。

16. 岳瑞瑞
基本情况: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招生专业及方向:学硕—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主要讲授课程:现代食品安全与检测技术,食品添加剂,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包装学。
主要研究方向与科研成果:新型多元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在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的电化学传感性能及应用研究;食品添加剂、食品中农兽药残留、药用天然产物等的快速、高效检测;直接醇类燃料电池高效阳极电极材料的设计与合成。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在研校级青年拔尖项目1项,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8项。主要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Food Chemistry、Applied Surface Science、Analytica Chimica Acta、Microchimica Acta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共计25篇。

17. 刘建涛
基本情况:现为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留学归国人员,曾获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奖三等奖。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主要采用多组学结合CRISPR/Cas9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益生菌和益生元的开发及益生性能、深加工应用、降血脂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指导学生获得“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江西省金奖(2022)、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江西省铜奖(2022、2021)。
联系邮箱:liujtcn@163.com。

18. 李资玲
基本情况: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先后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项、江西省高校成果奖二等奖2项。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主要从事纳米运载体系的研究,主要采用生物相容性聚合物制备纳米粒子,探究其作为营养活性成分、疏水性药物等载体的应用。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科研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联系邮箱:15825059@qq.com

19. 李金枝
基本情况:现为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博士期间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师从中英联合实验室的WJ cram和何光源教授研究植物营养代谢。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主要从事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研究,主要致力于通过提高植物氮吸收来增加植物产量。截止目前,主持项目8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西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各一项,参与项目8项;发表论文48篇(第一或通讯作者21篇),其中SCI论文10篇以上。
联系邮箱:ljzh703@163.com

20. 白春清
基本情况: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江西省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会理事会理事,江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会理事,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博士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青年拔尖人才,江西省优秀博士学位毕业论文。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主要从事功能因子高效利用及产品开发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利用复配、改性技术,构建纳米乳液、微胶囊、脂质体等载体,实现功能因子的包埋保护及高效利用;微纳米颗粒在水产品保鲜中的应用。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研究课题4项、横向课题2项、校级教改课题2项,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3项;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专利6项。
联系邮箱:chunqingbai01@hotmail.com。

21. 王琤韦华
基本情况: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研究领域为动物营养,目前研究方向为绿色饲料添加剂的开发与利用。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科研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SCI和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联系邮箱:616051233@qq.com。

22. 江勇
基本情况:现为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长期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工作。擅长化学分析,尤其是仪器分析,并利用这些仪器开展了大量科研活动,在食品农残、兽残及一些有害物质分析领域作了大量工作。参与完成多项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联系邮箱:2381388850@com。

23. 赵宽
基本情况: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家公派出国访问学者、江西省首批“高层次人才服务团”成员,高级茶艺师、省级“双师型”教师。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长期从事食药用大型真菌资源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和横向课题多个,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联系邮箱:key1989@126.com(喜欢野外采集标本的同学,欢迎联系!)

24. 胡志宏
基本情况: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主要从事工业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目前主要集中研究米曲霉和蛹虫草的的功能基因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改造;建立了完整的米曲霉和蛹虫草转基因和基因敲除体系。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
联系邮箱:huzhihong426@163.com。

25. 贺斌
基本情况: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主要从事虫草素的生物合成与调控的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方法对蛹虫草菌中虫草素的生物合成和调控机制进行解析,以提高虫草素含量。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科研项目4项,横向课题3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学科竞赛10余项。
联系邮箱:hebin.li@foxmail.com。

26. 汪涯
基本情况: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主要从事植物内生及根际微生物生态和农用药用活性研究、功能微生物发酵和代谢调控等研究。先后从江西庐山、井冈山药用植物蛇足石杉和江西特有的东乡野生稻及我省南丰蜜桔中发掘了一系列活性菌种资源,目前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科研项目6项,参与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联系邮箱:jxwangya@126.com。

27. 龙传南
基本情况:现为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红曲霉红曲色素和红曲风味形成机理;药食同源微生物育种及栽培。主持科研项目7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指导在校本科生获得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一、二、三等奖各1项,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二、三等奖各1项。
联系方式: longcn2004@126.com。

28. 张哲
基本情况:现为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主要从事米曲霉曲酸合成功能基因克隆与分析、米曲霉基因编辑技术开发与利用。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科研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
联系邮箱:zz2007138221@163.com。

29. 胡冲
基本情况:现为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留学归国人员。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主要从事微纳尺度上的生化分析研究,通过微流控技术可控合成纳米材料用于纳米药物开发和生物化学分析相关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省级科研项目3项,同时,作为骨干参与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香港研究资助局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获得美国PTO专利一项。
联系邮箱:chonghu@life.hkbu.edu.hk.

30. 龚妍春
基本情况:现为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江西省金牌教师(教学名师),先后荣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江西省疫情期间优质线上课二等奖等。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主要从事运动生理学方面的研究,通过细胞培养、PCR、WB、膜片钳等技术,研究离子通道对微环境改变调节成肌细胞分化的影响。目前作为骨干参与国家项目2项,主持省级科研项目1项,主持省级教学质量工程3项(包括省级一流课的建设),主持省级教改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近10篇。
联系邮箱:317405193@qq.com。

31. 马龙
基本情况:现为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校聘教授,江西省赣鄱俊才青年学科带头人,校级青年拔尖人才。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主要从事农业昆虫功能基因的研究,通过RNA干扰或体外表达方法研究调控昆虫生长发育重要基因的功能。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级科研项目5项,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
联系邮箱:475796213@qq.com。

32. 蒋春苗
基本情况:现为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主要从事丝状真菌米曲霉分子生物学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转录组和脂质组学探究米曲霉鞘糖脂代谢合成通路的调控机制,通过基因工程定向改造开发高产中性鞘糖脂的米曲霉工程菌株。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1项,省级科研项目2项,横向科研课题1项,发表SCI论文8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
联系邮箱:103152796@qq.com。

33. 高波良
基本情况:现为生命科学学院讲师,校聘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江西省生物工程学会理事。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主要从事微生物酶资源、分子微生物、微生物过程催化等领域。承担和参与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省自然科学等省部级项目6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
联系邮箱:gaoblspinach@aliyun.com。

34. 罗涛
基本情况:现为生命科学学院讲师,博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基于生物信息学的核心思想,利用DNA高通量测序及现代组学技术,从事江西省特色水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工作。目前从水生植物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植物功能性状的适应性进化、植物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及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功能分析等四个方向对中药芡实开展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一项,参与省级及以上项目多项。
联系邮箱: luotao5@mail2.sysu.edu.cn

35. 陈浩
基本情况:现为生命科学学院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基于基因组学研究,主要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结合群体遗传学、生物驯化和不同组学策略,解析中国地方水禽驯化历史、人工选择基因组印记及种质资源现状;结合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探究鄱阳湖区域候鸟宏进化模式及其生态位。目前主持国家基金1项,省级项目3项。近5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SCI学术论文15篇,总影响因子近70分。
联系邮箱:haochen-jxau@hotmail.com。

36. 李永凯
基本情况及研究方向:男,博士,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益生菌方向,对动物营养与饲料、益生菌与消化道微生物、高活性冷冻干燥益生菌工业化生产、发酵饲料与动物营养等方面有专注研究和经验积累。

37. 刘少芳
基本情况及研究方向:女,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植物与微生物互作,主要研究植物根际促生细菌诱导植物抵抗非生物胁迫(盐和重金属)的机制;百合病害鉴定和生防机制。

38. 王李平
基本情况及研究方向: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有机合成,主要从事天然产物合成与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发表SCI论文6篇。

39. 陈雯
基本情况:现为生命科学学院讲师,中山大学博士。江西省赣鄱人才突出贡献好榜样。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主要从事植物药用成份提取分离鉴定及相关数据分析,在肿瘤药物纳米递送体和纳米包裹及研发有丰富的经验,曾主持研发横向项目纳米包裹递送系统用于化妆品领域的研究。目前主持校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国家科学基金2项,曾参与863,973计划等多项国家和省级的重大科研项目,对于纳米材料、天然植物药相关产品的开发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发表相关top期刊cancer research等Sci文章5篇,有4项发明专利。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金奖一项。
联系邮箱:Lantianrl@163.com。

40. 唐瑞琪
基本情况:现为生命科学学院讲师,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期间到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进行联合培养。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从事微生物代谢工程、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化工相关研究,主要研究以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为底盘细胞,构建高效利用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原料生产生物燃料或生物基化学品的工程菌株。目前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申请专利5篇。
联系邮箱:rq_tang@jxstnu.edu.cn。

41.吴光杰
基本情况:吴光杰,男,中共党员,校聘副教授,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主任,第一届江西省食品安全治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会员。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主要从事食源性真菌毒素检测;酿酒工艺;多糖类化合物的提取、纯化、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研究,尤其对多糖改善糖尿病症状及作用机制有较深入的研究。近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主持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1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包括SCI收录的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第一作者食品类中科院1区top期刊收录2篇(影响因子均在7分以上)。编有《有机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化学实验与习题》3部教材。
联系邮箱:wuliujack@qq.com

42.黎玉华
基本情况:男,中共党员,博士,校聘教授,硕士生导师,赣江青年学者。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药学会千人新苗委员会委员,江西省药学会应用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主要从事代谢和转运调控对疾病及合理用药的影响、中药-西药相互作用机制、药物耐药机制及其干预等领域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及多项市厅级科研项目;近年来在国内外期刊发表SCI及CSCD收录学术论文20余篇;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项。
联系邮箱:yuhuali030@163.com

43.肖依文
基本情况:现为生命科学学院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主要从事特殊生境微生物资源挖掘、生物催化与转化及微生物天然产物化学方向研究。目前主持江西省科技厅青年基金项目1项,结题江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绿色生物制造重点专项子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指导学生参与并获得大学生“挑战杯”国赛铜奖1项、省赛金奖1项,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银奖1项、铜奖3项。
联系邮箱:1152858687@qq.com

44.李景
基本情况:生命科学学院讲师,博士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主要从事动物表型及疾病的遗传机制解析,利用多组学技术,结合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探究畜禽的表型形成及疾病发生的遗传分子机理。发表SCI论文十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4篇,主持两项省部级项目及一项国家级项目子课题。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7项国家基金及一项省重大科技研发专项项目。参与获得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联系邮箱:337879498@qq.com

45.姜明华
基本情况:生命科学学院,讲师,中山大学博士(后)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主要从事微生物资源挖掘,及其活性天然产物高效发现和药用价值研究。以骨干身份参与省重点研发和国自然面上等多项科研项目,并在国际知名期刊如Chinese Chemical Letter、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Bioorganic Chemistry、Marine Drugs、Organic & Biomolecular Chemistry等以一作/共一发表SCI论文10篇(含3篇为封面文章,2篇为ESI高被引文章)和中文核心2篇,且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和PCT发明专利1项。
联系邮箱:617572349@qq.com

46.陈丽丽
基本情况: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高级公共营养师,中级技术经纪人,2024年度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主要从事食品贮藏与加工,食品风味与营养健康以及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等领域的研究。目前主持横向课题2项,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2项,开放课题3项,校级重点教改课题1项,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级项目;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SCI、EI和CSCD等收录的学术论文30余篇;荣获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三)。指导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各1项;指导学生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优胜奖。
联系邮箱:lilichen05@163.com

47.高新华
基本情况:博士(后),农工党员,现为生命科学学院讲师。2013年毕业于南昌大学,获学士学位;2018年获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学位(硕博连读),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24年5月加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主要从事民族药生物功能分子的发现与相关研究,包括复杂天然产物的纯化、鉴定,活性分子的合成、化学结构修饰和构效关系研究;涉及抗肿瘤、免疫抑制和降糖等活性。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3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C项目(23年12月结题)。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
1.天然生物功能分子的纯化和结构鉴定(包括抗肿瘤、免疫抑制、抗炎活性相关研究)。
2.活性功能分子的合成、结构修饰和构效关系研究。
3.活性功能分子的靶向蛋白降解药物开发探索。
联系邮箱:gaoxinhuade@126.com

48.李川
基本情况:2025年入校工作,现为生命科学学院讲师,博士,中共党员,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从事动物营养、动物表观遗传及营养调控相关研究;先后主持省级科研项目1项,市级项目1项,参与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国家重点研发科研项目,参与获江西省农牧渔业改进二等奖1项,信丰县科学进步一等奖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49.周靖航
基本情况:生命科学学院,讲师,博士。2018年于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开展短期学习,2019-2021年在新西兰梅西大学进行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主要从事动物遗传原理和育种技术研究。擅长数量遗传学、统计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涉及动物育种规划、遗传评估、重要性状候选基因定位、遗传进化分析等研究内容。代表作为R语言撰写的CNV、ROH和单倍型汇总和可视化工具HandyCNV。在BMC Genomics、Animals、Frontiers in Genetics等期刊发表一作/共一论文6篇。
联系邮箱:zjhang@jxstnu.edu.cn

50.蔡太梅
基本情况:博士,硕士生导师,执业药师,省级双师型教师,现为生命科学学院专任教师,职称讲师。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主要从事纳米酶功能材料合成及其在检测和催化领域中的应用、生物质衍生平台化合物转化研究等。目前已在Green Chemistry,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国际top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专利7个;主持省级科研项目2项。博士期间荣获过省政府研究生奖学金。
联系邮箱:caitaimei@126.com

51.高洪霞
基本情况:生命科学学院讲师,博士,毕业于南昌大学。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主要进行食品运载体、营养物高效递送与生物利用提升方面的研究,具体研究方向为乳液、微珠、水凝胶等运载体系构建和天然封装体系开发,并应用于β-胡萝卜素、姜黄素、益生菌等活性成分的稳定性提升及肠道递送。在国内外知名杂志共发表SCI论文10余篇(含3篇ESI高被引文章,1篇封面文章),EI论文1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3件。目前主持省级科研项目2项,开放课题1项,指导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项。
联系邮箱:ghxjdkl@163.com

52.高睿
基本情况:现为生命科学学院讲师,博士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主要从事植物次生代谢物合成生物学和微生物代谢工程相关研究。目前发表学术论文13篇,已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项,参与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5项。
联系邮箱:gaoruineau@163.com

53.贾婷
基本情况:1996年生,中共党员,博士,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系专任教师。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先后参与湿地松松脂产量提升、湿地松人工林高效培育技术研究、红花香椿边材和心材特性及心材形成机制等相关科研项目,研究内容涉及植物生理学、植物营养学、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等学科。以第一作者共发表8篇学术论文,包括SCI一区Top论文2篇、SCI二区1篇等,曾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梁希优秀学子奖、杜天真教育基金优秀学子奖及江西省博士“十佳学术之星”提名奖等荣誉奖励。
联系邮箱:15180182806@163.com

54.吴涌珍
基本情况: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博士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主要从事动物学与微生物生态学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围绕北方农牧交错带啮齿动物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格局及其生态适应机制展开研究,擅长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手段解析宿主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发表论文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篇,参与1项国家级面上项目。
联系邮箱:931798583@qq.com

55.刘斌
基本情况:现为生命科学学院讲师,博士(细胞生物学),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目前主要从事抗肿瘤化合物的筛选及具体作用机制的研究。目前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
联系邮箱:LB201001@126.com

56.裘雪梅
基本情况: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博士。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水生生物学,水体安全检测及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研究等。目前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57.贾刘数
基本情况: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博士
研究领域及研究成果:动物寄生虫及其分子生物学方向的研究,尤其致力于鸡球虫病的防治工作,探究鸡球虫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以及防治策略。在《parasite》、《Int J Mol Sci.》、《Poult Sci.》等杂志发表SCI论文。
联系邮箱:jialiushu@126.com

58.石鸿辉
基本情况: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博士。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真菌毒素的生物降解与安全控制,食品微生物菌种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发酵饲料生产及微生物菌剂研究。目前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校级科研项目各1项,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指导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分别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和LWT等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6篇。

59.陶娟
基本情况: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新型离子液体的制备,生物质的溶解,酶的固定及酶催化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
联系邮箱:taojuan2001@126.com

60.万萍
基本情况: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以模式动物果蝇为材料,探究昆虫卵巢发育的分子机制和昆虫雌性生殖调控的技术方法。目前主持完成或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科研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联系邮箱:wanp2012@qq.com

61.杨珊
基本情况:女,博士,生命科学学院讲师
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长期从事农林昆虫生物防治、基因功能研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储备,有扎实的昆虫形态分类、分子生物学、害虫防治技术研究基础,长期从事桔园害虫防治研究,对桔园害虫情况熟悉、了解。参与完成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

62.叶若松
基本情况: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讲师。
研究领域和成果:激活蛋白诱导植物抗性研究,食品工艺优化改进研究。完成省级科研项目2项,主持横向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文17篇。

63.张赫
基本情况及研究方向:女,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领域环境微生物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污染微生物修复技术;水环境微生物抗逆机理研究。
联系邮箱:zhanghe@jxstnu.edu.cn

64.赵佳莹
基本情况及研究方向:讲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食源性真菌毒素检测;天然产物多糖的结构解析及其乳化性质影响机制研究。
联系邮箱:zhaojiaying@jxstnu.edu.cn

65.张震宇
基本情况: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讲师,博士,高级公共营养师
研究方向:微生物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 专注于富硒微生物(如小球藻)的分离,解析其硒耐受与富集机制,并探索其在功能性水产饲料中的应用潜力。天然产物活性开发与利用: 综合运用基于分子对接的虚拟筛选、酶动力学分析、体外微生物厌氧发酵模型等技术,发现并评价了多个具有抑制瘤胃微生物脲酶活性的新型小分子化合物。基因组规模代谢网络模型构建: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并解析微藻-珊瑚共生体系的基因组规模代谢网络模型,揭示其共生代谢互作机制。硒天然产物的生理活性及作用机制:深入研究来源于富硒微生物或植物的天然产物(尤其是含硒化合物)的生理活性(如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等)及其分子作用机制。
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参编学术专著2部。
联系邮箱:zzy12377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