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生命科学学院是2004年开始筹建、2005年12月批准成立的一个教学科研单位,2009年本校职业技术学院生物技术与资源环境系并入学院。
办学定位
学院以培养省内一流生物科学普教师资、食品类职教师资及基于地方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其他应用型人才为基本定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坚持“教学立院、科研强院、人才兴院”办学方针,逐步把生命科学学院建设成为师资队伍精干、教学质量一流、办学水平先进、学科发展均衡、学术氛围浓厚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78人,其中专任教师67人。教授10人(二级教授2人),副教授27人,博士后和博士60人(其中具有海外留学背景13人),硕士15人(1人在职攻读博士),目前学院学硕硕导37人,专硕导师41人,兼职硕导31人。
学科专业
学院目前设有生物科学(含一本公费师范、一本师范)、生物工程(生物制药)、食品科学与工程(含职教师范)和食品质量与安全4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科学(师范)专业为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硕士研究生设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的软硬件设施
学院实验室位于枫林校区生科楼、第一实验室二楼和大学生活动中心,总面积4000余平方米,实验室配置多种先进精密仪器设备,包括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质谱联用仪、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全自动倒置相差荧光DIC显微镜、微量热泳动仪、ICP-MS等离子质谱仪、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RT-PCR仪、zeta电位分析仪、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制备液相色谱仪、中压制备色谱仪等,总价值约为3800万元人民币。
学院专注人才培养
学院自建院以来,学院共培养了4000余名毕业生,为国家和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在校生规模1192人,其中本科生1071人、研究生121人。学生实行导师制和个性化培养相结合,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近年来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家级铜奖1项、省级金奖1项、省级银奖3项、省级铜奖4项;在“挑战杯”中获国家级铜奖1项、省级金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科学探究类)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6项;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创新创业赛道)中获国家级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学生在“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中获批国家级立项10项、省级立项8项、校级立项17项。学生通过参与相关学科和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5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的文章有35篇),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2024年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高于全省及学校平均水平,毕业生获得用人单位普遍好评。
学院教学科研成果
学院拥有“国家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南昌)”“天然微生物药物研究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水产品加工及安全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南昌市微生物资源与代谢重点实验室”“南昌市生物活性物质与医药材料重点实验室”“南昌市淡水鱼渔业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项,承担省级科研项目91项;发表SCI论文156篇,获批发明专利23项,刘仁荣教授科技成果转化110万元,2023年姚丽华教授主持联合企业共建的江西湖口大豆科技小院获批国家级科技小院。
在教学方面,近年来,学院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一级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省级在线开放性课程各一项,获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10项、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立项8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14项,获批省级、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1项。2022年,龚妍春教授团队的《微生物学》课程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龚妍春老师获江西省金牌教师荣誉称号;龚妍春教授获第六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特等奖1项(2024年)、第三届江西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第四届江西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省级特等奖1项,刘少芳博士获“第五届江西省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1项、第四届江西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省级二等奖1项。王琤韦华教授于2023年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罗涛博士团队于2024年获批“环鄱阳湖地区动植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基地”1项。
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
学院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优势,在定点帮扶、科技成果推广、人才培训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学院共派出省、市科技特派员13人,5年完成科研成果转化及咨询服务共15项,获得经费超过1000万元。
近几年,学院以中小学协同提质为契机,积极与南昌市红谷实验学校启动了“鸿乐百草园”“中草药标本馆”的建设,绘制了校园绿色图谱;帮助南昌市红岭学校策划了校园科技节活动方案;与南昌市红谷实验学校、南昌市红岭学校开展教学、研学交流活动11次;指导红谷实验学校和红岭学校教师获批省级协调提质精品课程3项。
近年来,学院积极与行业企业开展沟通和交流,分别与云岫酒庄有限公司、唯铂莱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广东湛江海洋医药研究院、江西川崎药业、石家庄博瑞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签订了联合共建实验室、产学研实习基地协议。学院与九江流芳豆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建了江西湖口大豆科技小院。
办学特色
学院坚持“加强基础、拓宽口径、注重应用、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复合教学模式开展教学,采取“党建引领、育人为本、双挂双导、教学相长”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实施分类分流的个性化培养,培养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教师教育和应用型人才。
发展愿景
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坚持“加强基础、拓宽口径、注重应用、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复合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经过全院师生的不懈努力,必将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快速发展,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