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新闻

当前位置: 首 页 > 通知新闻 > 正文
  • 生命科学学院5名本科生合作研究成果在JCR二区SCI期刊发表
  • 来源: 更新时间:2019-03-28 00:38:46 点击数:次 字体:【
  • ​    红曲,古代称丹曲,在我国有1000多年历史,它是以大米为原料,接种红曲霉发酵而成的红曲色素,属于天然可食用色素红曲从头合成的基本原料来自于细胞质中乙酰辅酶A,而ATP-柠檬酸裂解酶(ACLEC2.3.3.8)是催化细胞质中柠檬酸形成乙酰辅酶A的关键酶

        近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省生物加工过程重点实验室龙传南副教授,从红曲霉基因组数据库中分析出两个编码ACL的蛋白质Protein Id 438469ProteinId 501956)。通过将ACL的编码基因分别在红曲霉中过表达获得基因工程菌株,该菌株红曲色素的产量提高了90%以上,并且首次发现反馈促进大米中淀粉的降解,进一步通过转录组学工具解析了该机理。上述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青年拔尖人才项目等资助,研究成果已被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CR 二区)接收发表。

    FJEU_X]}H%3Z({VX%H{ZIY1.png

       该研究工作主要由15级生物科学专业曾旭和谢坚,15级生物工程专业梁玉梅和陶静静,16级生物工程专业陶琴琴5位同学合作完成。5位同学平时学业成绩优良,勤劳好学,平时利用课余时间,甚至自愿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和暑假,在实验室做实验。该论文龙传南老师为第一作者,曾旭、谢坚、梁玉梅、陶静静、陶琴琴分列第二至第六作者,曾斌为通讯作者。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69703X19300865?via%3Di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