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全力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加强科研合作交流,激发学术思想火花,推动科研工作取得新突破,7月15日上午,生命科学学院/天然微生物药物研究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两位知名专家——杨祝良研究员和王向华研究员,来到枫林校区为师生们作学术讲座。
学院党委书记周裕全,党委副书记张水印,党委委员、副院长袁美兰、汪涯,天然微生物药物研究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宽,生物制药系主任刘建涛,微生物学骨干教师刘少芳等与50余名研究生代表在图书馆迎宾厅聆听了这场学术盛宴。讲座由学院院长姚丽华主持。
杨祝良研究员的报告题目是“基因组时代的真菌多样性研究”。他向师生介绍了基因组测序技术给真菌多样性研究带来的便利和变化,强调了技术革新对于学科发展的重要性,鼓励青年科研人员甘坐冷板凳、勇攀科学高峰。
王向华研究员的报告题目是“真菌研究避雷指南——由鸡油菌分类引发的思考”。她围绕自身研究鸡油菌分类的经历,为师生详细呈现了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苦难以及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和路径,传达了孜孜不倦、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两位专家学识渊博、研究水平高超,在真菌多样性研究方面有着深厚造诣。此次讲座不仅为学院师生带来了精彩的学术内容,也为推动学院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激励着青年科研人员在科学道路上勇毅前行。


主讲人简介:
1、杨祝良研究员是德国图宾根大学理学博士,博士学位论文以德文完成,并获得“特优”,打破校史记录。放弃海外优厚待遇,学成归国后主要从事真菌分类与资源利用研究。现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云南省真菌多样性与绿色发展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际学术期刊《Fungal diversity》主编(真菌多样性,影响因子24.1,真菌学领域第一)、国内权威学术期刊《菌物学报》和《菌物研究》副主编、国际真菌命名法委员会委员等。承担 国家和省部级科研任务51项,发表论著301篇(册),获国家发明专利15件。近四年,示范种植羊肚菌4.57万亩,销售额达5.48亿元。曾获省部级一、二等科技奖5项,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美国真菌学会外籍荣誉会士等荣誉。
2、王向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2008年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理学博士学位,2012-2014年于瑞典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从事博士后研究。从事大型真菌特别是红菇科的系统分类、区系地理、资源调查等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入选2004年度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共发表研究论著71篇(部),发表新分群79个;获授权专利3项;先后作为骨干成员获2004、2007、2014年度云南省自然科学奖。